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床單毛巾洗沒洗一掃就知道?針對武漢首家綠色洗滌基地給每條毛巾、每張床單都“植入”可追溯芯片一事,7月8日,北京商報記者采訪了多家酒店,多位相關負責人表示,新技術可以幫助提升管理水平,一定程度上解決當前酒店行業衛生監管的難題,不過,衛生問題頻出,本身折射的是酒店一些員工素質不高以及管理存漏洞等“人禍”,布草植入“芯片”依舊需要人為操作,故如何監管酒店床單等布草是否洗滌干凈、謹防數據造假等仍需深入探討。
據了解,武漢綠色洗滌基地在每條床單、被套與毛巾的角落里都縫制了芯片,芯片比打火機略小,耐水耐高溫,相當于布草的“電子身份證”。同時,洗滌基地還將給所有的床單、被套與毛巾等印制二維碼。住店旅客通過掃碼可獲知相關洗滌信息,包括該物品什么時候被洗過、被用過幾次、經過多少度的高溫消毒等,此方法被業內看作是破解酒店行業一直存在的衛生難題的一次新的嘗試。
武漢市發改委環資處相關負責人還介紹,按武漢市洗滌需求量測算,武漢市將建設3個綠色洗滌基地,每個基地布設10條洗衣龍。“中心城區土地資源緊缺,布草洗滌選址原則上將考慮三環線以外區域。”同時,武漢市將建洗滌企業信息監管平臺,規范洗滌企業準入及市場價格,實現布草洗滌全流程溯源管理。
實際上,武漢的做法并非業內首例,2018年8月,由中國飯店協會和別樣紅共同成立的“中國綠色飯店-凈放芯項目組”在西安正式落地“凈放芯項目”,并與美團酒店和西安超過50家酒店達成合作,當時也引起了業界的關注。
近一段時間以來,酒店行業似乎成為了衛生問題的死角。繼“毛巾門”、“牙刷門”之后,酒店行業又被曝出“床單門”。2018年12月,北京商報記者在網上看到一段視頻,視頻中曝光了酒店床單“暴力蒸白”的黑幕,帶血布草和會所內褲摻入混洗,被曝光的洗滌公司與7天、如家、錦江等知名連鎖酒店都有過合作業務。實際上,近年來經濟型酒店“床單門”事件也屢現報端,這背后與大部分經濟型酒店采取外包洗滌模式有著很大關系,這些洗滌工廠缺乏監管,已成為行業衛生頑疾。
華美酒店顧問機構首席知識官趙煥焱指出,布草植入芯片的技術在海外早就有,芯片成本并不高,用技術手段管理的方法值得推廣。不過,談及該技術能否被廣泛推廣時,也有酒店經營者表示出了擔心。一位不愿具名的酒店高管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這些技術主要由一些地方的政府部門或大企業推動,所以流程較規范,但是酒店行業洗滌量非常大,未來一旦該技術被廣泛應用,甚至推廣至三四線城市企業,如何保證一些廉價洗滌廠數據作假就成了問題。如果是人工縫制芯片、采集數據信息等,那芯片內數據如何保證真實、酒店布草又是否真的被清洗干凈、整個流程如何監管等都值得研究。
*本文來源:北京商報,作者:關子辰,原標題:《有“芯”的布草能解酒店衛生難題嗎 》。